錯誤的步態,會引發全身性的問題嗎?

人體的構造環環相扣,走路不只是關係到腳部的動作而已,也會牽動全身的肌肉、骨骼與神經系統。走路方式正確的話,「步行」可謂有益全身健康的好運動;相反的,如果步態有錯誤,對健康的影響牽連甚廣,不容小覷。以上這些體型外觀的改變和身體的疼痛,都與你平常的步態習慣有關。

如果身體的疼痛或是這個「出錯的部位」,是在「不知不覺」中形成,而且也不是那麼明顯(例如:長期缺乏運動而漸漸變得無力的核心肌群,或是因為習慣駝背而一點一點拱起來的胸椎),我們的身體很可能為了屈就這些「出錯的部位」,日復一日之下養成錯誤的步態習慣!當我們習慣了錯誤的步態,肌肉也會逐漸改變施力的模式,身型和機能也會跟著走樣。

以下來看看幾個生活上常見的實際現象與疑問:

「蘿蔔腿」是許多女性的夢靨,有人每天又揉又捏、猛擦號稱神奇的瘦腿霜,甚至戒穿高跟鞋,還是不見效果,滿心著急滿腦子問號……或許,問題是出在其他的地方。

身體的施力習慣,都是一個關節連著一個關節,上下左右相互牽動,沒有任何關節或肌肉可以「獨立作業」。正因為如此,如果足弓比較塌陷(俗稱「扁平足」),足底的筋膜就比較無法施力做推進的動作,身體會仰賴小腿後側的肌肉(腓腸肌)來協助。如果每一個步伐都讓腓腸肌多做一些些的工作,久了之後,這個部位的肌肉自然會變得肥厚又壯碩,這可能就是你甩也甩不掉的「蘿蔔腿」出現的真正原因!

除了「蘿蔔腿」之外,「扁平足」也有可能造成「足底筋膜炎」。原因就在於走路時,足底筋膜必須持續的施力推進,當足弓太過於塌陷,足底筋膜的彈性和張力也會變得相對疲乏,身體在不知不覺中,會用更多的力氣推進。而足底筋膜附著在骨骼的部位,就會因為過高的壓力,造成慢性的些微撕裂傷,逐漸就形成了「足底筋膜炎」。

走路時傾斜一邊的習慣,也是身體上下、左右相互牽動後的結果。每個人都有「慣用邊」和「非慣用邊」,而慣用邊通常因為經常出力,肌肉的力量會比較大;非慣用邊則會因為較少用力,相對的肌力較弱。如果平常出門時,經常是單側背包包,而且習慣用同一邊背,就會讓兩邊肌力的差距愈來愈大。而當這樣的失衡出現時,力量較大的那一邊肌肉會變得比較飽滿肥厚,身體也會因為兩邊負重習慣的差異而出現歪斜,漸漸地,力量較小的那一邊負重時,身體就會變得不協調、不習慣,而身體歪斜的情況也會日益嚴重。

低著頭走路的習慣,可能由很多因素造成。例如:有人曾經被路上的坑洞絆倒,從此就非常注意路面而低著頭看路;也可能是從小缺乏自信,不想遇到熟人,遇到也想要假裝沒看到;或是近年來流行的「低頭族」,在走路時低著頭滑手機不看路等。這些原因,都可能因此而養成低著頭走路的錯誤步態。

當自己不自覺的低頭走路時,頸椎應有的C型弧度會受到改變,但為了繼續支撐頭部的重量,周遭的肌肉會變得僵硬緊繃,用以支撐頭部的重量;背部的肌群則會因為身體的「駝背」,慢慢變得無力。許多人長年的肩頸痠痛,都是從「低著頭走路」這個小動作造成的!

透過前面的自我檢測與生活現象觀察,你是否開始意識到—我們每天都在做、已經自然到不行的「走路」這件事,其實是攸關健康與體態的關鍵性活動!

以上內容引用黃如玉作者:「從步態看健康」一書。如有侵權,告知即刪!

購物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