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看似不經意的一小步,其實是影響人體健康的一大步。以「脊骨神經醫學」的觀點,針對行走跨步時人體各個部位的連動運作機制,以及不適感或疼痛相對生成的原因做詳細的分析。從幼兒期、青壯年到老年各個階段,皆提出步態的發展、定型、退化等指標,釐清各種引發症的來龍去脈。
一、什麼是「步態」?身體的動態平衡大工程
「步態」,指的是走路的方式,不只是腳部的動作,而是整個身體動態時的整體表現。
我們在一歲左右學走路開始,就需要倚靠雙腿,一步一步的往前走。而這個動態的過程,就稱之為「步態」。會影響步態表現的因素非常多元,包括整個身體的平衡性與肢體各部分的協調和穩定。
●影響步態表現的四大主因
˙身體的平衡感—平衡感能讓我們在行進中不會跌倒。
˙核心肌群的協調性—能使身體穩定的直立,並支撐身體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活動。
˙雙腿往前踏出時的穩定性—決定我們步伐的速度、長度、寬度等變因。
˙雙腳的足弓在推進時的力量—讓我們可以紮實的站穩每一步。
以上這些所有的細節,都必須要相互環扣且良好的協調,才能夠架構出穩健的步態,當有任何一處出現失衡,例如:足弓過低、某處肌肉受傷、肌群過於無力等,都會影響步態。而一旦養成錯誤的用力習慣,不僅體態會歪斜,更會帶來身體多樣化的慢性傷害。
二、奇妙而危險的「代償作用」
當身體的某個部位出現問題,例如:受傷、無力、過於緊繃等,身體便需要「暫時」藉由其他部位的協助來維持運作,這種人體自動支援的機制,我們稱它為「代償作用」。代償作用其實經常在發生,而當原本的問題被解決後,身體不需要繼續代償作用,通常就會再回到原來的運作方式。
●不要低估「暫時性」的後果
會強調代償作用的「暫時性」,是因為這本來就是身體為了維持及保護人體功能的臨時反應機制。但是,萬一原本的問題一直沒有被解決,而讓身體長期繼續使用這樣的代償作用時,就會造成一連串的代償後遺症,甚至從腳底一路影響到頭部。
舉例來說,經常翹腳久坐的人,會因為骨盆長時間的扭轉,讓兩側的臀肌和腰肌張力失衡,造成單側肌肉的緊繃無力。我們經常看到習慣翹右腿的族群(右腿在上左腿在下),左側的臀肌變得相對緊繃無力(長期被壓著),而在走路用力時,左腳會比較拖,而且身體會不自覺地將重心往右側偏斜(因為左側臀肌力量不足),並將力量集中放在右側的膝蓋上,造成右側膝蓋的提早磨損。許多長輩媽媽們,膝蓋的退化性關節炎會一邊先發作,或是只有一邊會發炎,都是因為代償作用的關係。
力學的連動,上下、左右、前後都會彼此影響,若要讓代償作用自行消失,恢復正常的運作,就要找出問題一開始的根本原因,才能夠調整錯誤,重新建立正確的步態習慣。
【秒懂代償】錯誤步態得負擔高額「傷害利息」
代償作用,是人體的一種本能反應。當身體某處不足以發揮應有的作用時,其他部位自動提供支援協助,對於緊急提供協助的身體部位來說,它所承受的是「額外的負擔」,這樣的代償作用需要持續多久,是否會造成人體傷害,關鍵在於出錯的問題延續多久、可以多快被解決。
以上內容引用黃如玉作者:「從步態看健康」一書。如有侵權,告知即刪!